dictpoetrycyc-juzic-lishic-fanwen

当年,北京大学差点解散,严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

当年,北京大学差点解散,严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

京师大学堂建筑如今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一声炮响,危如累卵的大清,指望南北议和,却不曾想为袁世凯作了嫁衣。

宣统逊位,民国初创,袁世凯终于是登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宝座。

新旧更替之际,京师大学堂的教职工,大多以“遗老”自居,不任新朝,耻为“贰臣”,遂纷纷离职。其中,便有大学堂总监督劳乃宣。

彼时的大学堂校舍,先是为义和团据为神坛,后又为八国联军所占领。以致于,师生流离,图书仪器荡然无存。

总监督劳乃宣离职之后,京师大学堂更是群龙无首,蹇塞狼藉,一时举步维艰,危在岌岌。

正此时,严复临危受命,袁世凯任命其为学堂总监督,总理大学堂一切事物。


当年,北京大学差点解散,严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改名北京大学,严复遂成了学堂最后一任总监督,北大的首任校长。

然,因当时国内动荡,大势未定,袁世凯征用财力用于建设军队,致使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甚至于北大教职工的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

严复曾在其家书中,有言:“大学堂每月至省须二万金,即不开学,亦须万五。刻存款用罄,度支部、学部一文不给,岂能为无米之炊?”

教育强国乃严复一生所愿,故而,在北大如此困窘、艰难之时,他也未曾有半步退却。

为了能将北大维持下去,严复唯有精简机构,并通过借款来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他上书议会,不可因财政危机而紧缩办学经费。且提议,“为今之际,除校长一人准月支六十元,以示服从命令外,其余职教各员,在事一日,应准照额全支。”

然,同年7月7日,教育部却以“大学校自开办至清末,凡历十余载。中间更经丧乱,因陋敷陈”、“学生之班次虽增,陶植之成绩未著”、“政体既变,各方对大学咸有不满之意”等为由,宣布停办北京大学。

当年,北京大学差点解散,严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

严复闻言,怒而拍案,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道,不可不办,遂奋笔疾书写下《论北京大学不可停办说帖》呈给当局,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北京大学办学。严复在说帖中称:办大学既为造就人才,也为“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世界上文明国家各有著名大学十几所,乃至几十所,我国仅此一所尚不克保存,岂不令人痛心!

后,又继续写下《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呈给教育部,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思想,要使北京大学成为“一国学业之中心点”。

当年,北京大学差点解散,严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

北大未名湖

在北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之下,于12日,由蔡元培主持“全国临时教育会”撤销了拟将北京大学停办的原决议,并参照严复的意见,提出解决办法。

北大总算是死里逃生,但困难依旧。为了解决财政困窘之局面,严复又从华北银行借得20万两银子,才使得北大再次渡过难关。

由于严复学问精湛、名声煊赫,海内外共仰而慕之。是以,同年7月29日,英国教育会议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的译学馆均为大学;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的学历。自此,奠定了北大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在严复的经营之下,北大终于是有所起色,然因派系斗争的原因。10月,严复辞去北大校长之职,也渐渐淡出了教育舞台。


Posted

in

by

Comments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