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poetrycyc-juzic-lishic-fanwen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发布日期:2020-11-17 10:27:07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首先在焚烧时间上需要了解:1860年圆明园两次历经焚毁,第一次是10月7日和8日,是英法侵略军洗劫圆明园的同时焚毁了部分建筑,属于无组织、无计划部分焚毁;第二次是10月18日和19日,是英军有计划、有组织大面积彻底焚毁。如今纪念圆明园罹难日为每年10月18日。探讨英军为何火烧圆明园自然是针对10月18日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焚毁行为。

10月18、19日,英军将领米切尔带着3500人焚毁了圆明园。18日,英军的司令部设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即清代五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在圆明园临朝理政的地方。19日,英军离开时,最后一把大火烧毁的也是正大光明殿。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一直是历史学家探讨的问题。英军为何要火烧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呢?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英军火烧圆明园,历史学家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英法侵略军为了掩盖其抢掠圆明园的罪行(掩盖罪证说)。第二种说法是:为了逼迫清政府尽快答应英法两国提出的苛刻条件(逼迫签约说)

关于掩盖罪证说,需要指出:第一,目前尚无史料证明,英法侵略军为了掩盖抢掠圆明园的罪行而火烧圆明园;第二,从所处时代背景来说,19世纪世界各地进行的殖民战争,对战胜掠夺的东西认为是战利品,并编制各种关于抢劫的规定,使殖民战争在道义上合法化。即英法侵略军主观上没有认为抢掠圆明园是罪行(英法侵略军自1860年延续至今的关于圆明园文物公开拍卖。可以进一步说明,他们没有认为抢掠圆明园是罪行),自然不会通过火烧圆明园进行掩盖掠夺的罪证;第三,代表清政府的恭亲王奕䜣在外交文件中,询问为何要掠焚圆明园,法国公使葛罗在官方文件中,明确回复“在挺进北京的过程中,亦即在战争中,法英联军占领了皇帝的夏宫(即圆明园)。联军并没有像殿下(恭亲王奕)所说的那样洗劫了这座宫殿;他们只是根据战争法,分享了战斗胜利所带来的战利品”。在侵略者眼里,对圆明园的洗劫是根据战争法分享战利品。文件中进一步解释道“夏宫后来遭到洗劫并被部分烧毁,那是无处不在的中国盗匪所为”。从档案文献史料进一步证明,英法侵略军认为掠焚圆明园是战争合法所得的战利品,并推脱烧毁圆明园行为是中国盗匪所为。因此掩盖罪证说不成立,在侵略军的思维模式里,不需要掩盖罪证,堂而皇之称为“战争胜利所带来的战利品”,并对焚毁圆明园行为推卸是中国盗匪所为。

关于逼迫签约说,需要指出:这里应理解为逼迫清政府尽快签订英法侵略军提出的全部条约内容。为何逼迫清廷尽快签订全部条约,因为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清廷与英法侵略军在天津已经进行过双方的军事战争与外交谈判。英法侵略军本计划打到天津,签订条约后即刻返回,但咸丰皇帝拒签条约中的几款不平等条约,并认为是“城下之盟”古之所耻;英法侵略军为达签约目的,继续北上至通州,更加逼近京城,以胁迫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通州谈判,清廷已经接受在天津谈判中的几款不平等条约,只有一条,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即英法公使坚持要面见咸丰皇帝,并立而不跪,谈判再次破裂;英法侵略军达不到签约目的,继续进军京师(即北京)胁迫清廷签约。随着战局变化,英法侵略军在通州停留半个月,补充战争供给,如枪炮、粮草、救援队伍等。再加上天津和通州谈判,前后拖延时间,将英法侵略军的作战时间拖入了京师的冬季,而英法侵略军惧怕在京过冬,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御寒物质供给,也惧怕在京师待得过久会生变,因此要快速签约离京。所以,要火烧圆明园逼迫清廷尽快签订全部条款。逼迫清廷尽快签约说,符合英法侵略军的战争目的。

但是,进一步仔细查看档案、日记、纪要、回忆录等文献史料,可知英军火烧圆明园即不是出于军事战争需要,也不是出于外交谈判需要,而是出于报复、打击、惩罚需要。那么英军究竟为何要火烧圆明园?可从当时双方的外交档案、亲历战争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纪要等寻找答案!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第二个需要了解的是,谁火烧了圆明园?

一、10月7日和8日,英法侵略军在洗劫圆明园的同时,也焚毁了部分圆明园建筑,因此显而易见第一次焚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军。

二、10月18日和19日,英军将领米切尔带着3500人焚毁了圆明园。即10月18日的有计划、有组织焚毁圆明园,法军并未参与,是英军单方面行为。英法侵略军联合行动入侵圆明园,为何18日火烧圆明园只有英军呢?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理解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及细节。

首先,圆明园被焚毁前,清廷与英法侵略军的军事较量与外交谈判情况需要宏观把握。英法侵略军1860年8月24日占天津。清廷被迫与英法侵略军在天津谈判,未果,英法侵略军继续进军通州。9月18日,清廷被迫与英法侵略军在通州谈判,再次失败。英法谈判代表30余人在两军对战的混乱局面中被俘,陆续押往京师等地监狱。21日,两军决战于八里桥,清军战败。22日,咸丰皇帝出逃热河避暑山庄,谕令恭亲王奕䜣主持议和。9月22日至10月5日,奕䜣屡发照会要求英法侵略军先退兵,再签和约,最后释放被俘人员,英法则要求反其顺序为之,双方僵持不下。其间近半个月时间,英法侵略军备战,补充战略物资供给,准备入侵京师。10月6日,英法侵略军直抵圆明园,7日、8日洗劫并部分焚毁圆明园。8日,以巴夏礼为首的第一批英法被俘谈判代表被释放回营。13日,安定门被英法侵略军占领。15日奕䜣照会英法“询以何日换约”,即定和局。同时,清廷分别于10月12日、14日、16日再次分批送回英法被俘谈判人员,其中已有部分人员虐死。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恭亲王 奕䜣

16日,即英方被俘人员全数返还后,英国公使额尔金回复奕䜣15日外交照会,明确提出要先焚毁圆明园,再“定和局”。照会首先提出“只以此进兵之故,仅因本大臣前在天津所开和议,贵国不肯定局,旋在通州亦然,加以奸谋袭害,开辟以来,无此凶恶,理合申明。”文中称“奸谋袭害”,即指拘捕英法谈判代表并致部分虐死,并认为“开辟以来,无此凶恶”。然后,额尔金“查本国彼日不回者,计共二十六名;今送回生者,仅十三名,身上俱有辱逼虐遇之迹,轻重不等,其余十三名处死甚凶……惟此事甚恶,尚未抵偿,大英国与大清朝自不能先定和局”。照会中明确提出先“抵偿”“处死甚凶”(即英法被俘人员部分虐死),再定和局即换约。进而,额尔金提出“抵偿”条件“据查园庭似为两国人员数名受各等暴虐之处,内各殿宇尚有未经全坏之区,立必拆清,此节我大将军克刻当设法自办,贵亲王毋庸与闻。外必将叁拾万两银交与本大臣委员查收,侯本大臣奏准,分别赔恤,或给遭害之家,或给被难之人,以资抚赡。此外,所有前在天津会定续约内,除一条改为俟约内赔项总数未得交完之间,我两国任便将两军均在津城驻扎之词,其余照旧不改,贵国立必盖印画押。其园庭拆毁一举,不日兴办”。上述照会中提出的条件为:一要焚毁“园庭”(即指圆明园),二要赔付英军被俘人员抚恤金,三是更改一条天津谈判时提出的续约内容及条件。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英国公使 额尔金

额尔金16日的这份正式外交照会定稿前,先拟定了一份外交照会草案,在英法联军内部进行商议。照会草案与正式照会,内容不尽相同,详述如下。15日晚,法国公使葛罗收到额尔金的照会草案,写道:“须将失踪之英法侨民,全数寻获送还;否则敌峙之局,欲罢不能,重订和约,更不可能也。鄙人所提议之条件,盖认为重订和约前必须完成者。而恭王及所代表之政府,悉未照行,何也?清室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捕获英法侨民三十七人,惟将十九人归还,又皆有伤痕,则清政府待遇之苛暴,显然可征矣。其余十八人,竟致之死地,情节惨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关于清廷之罪,未施责罚以前,英政府与统治中国之清朝间,和议尚不能成立。下列一切条件,清室如即接受,则祸燃眉睫之危险,中国政府庶可以免。

圆明园者,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誓必毁为平地,此条顾无须恭王之承认,敝军统帅所已决定,亟将执行者也。赔款三十万两,迅即交纳于鄙人所指定经管之人,其款将依下法分配……中国政府须派官员,护送英法侨民死亡者之尸体至天津。且由中国政府出款,建碑于天津,叙明此辈不幸之人拘获死亡等情,及英政府所要求之款,以为此背信暴行者之罚。天津条约,可以如所订者照行;惟赔款未清偿以前,如联军统帅愿意时,英法军队可驻天津。圆明园即须完全毁为平地。此函到后,以四十八小时为限。如不遵照办理,敝国之海陆军队,即开始动作”。

显然,草案中主要提及四个问题:一是英法侨民被捕并遭受虐待事宜,二是为责罚清廷,要焚毁圆明园,三是赔款抚恤被捕英法侨民并在天津立碑,四是天津条约议和之事。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法国公使 葛罗

16日,葛罗回复关于照会草案中四个问题的意见。赞同赔款抚恤和天津条约事宜,反对焚毁圆明园和天津立碑事宜,函件中写道:“夫使天津立碑,负垢忍耻,而自暴其残虐,彼不视为甚于丧师失地之辱千百倍耶?其拒而不受也必矣。吾辈又将何以处之乎?

且圆明园者,清帝行幸之离宫也,其地并未设防备御,亦非敌战之区也;焚而毁之,实系无益之报复。余等所引为伤心者,前此不幸惨酷之事,非能因此而补偿,故余等不宜存此想。余意以为北京城内之宫殿,乃全国政府之所寄,若先劫取其文物典籍,而后悉毁其宫殿,其在中国人与欧洲人之眼中,或将视此举为一种之报复与惩罚,其印象之深,比之仅焚毁一游幸行乐之离宫别馆(指圆明园)当远过之。诸帅如征询鄙见,予当以此说(焚毁城内宫殿)进,劝其速行。盖吾等今日,虽似决不至不逞吾志,然既奉政府之命而来,倘未逞吾志而去,则临行宁焚毁其朝廷宫殿也”。

他认为如果“未逞吾志”则“焚毁其朝廷宫殿(紫禁城)”。这里,似乎葛罗略微理性一些,他认为如果完不成政府下达的签订和约任务,则焚毁的不是圆明园而是“朝廷宫殿”紫禁城。同样是不达签约目的,即焚毁,只不过一个焚毁圆明园,一个焚毁紫禁城,一个先焚毁后签约,一个签约不成再焚毁,英法侵略军同为一丘之貉。

因为英法双方对照会草案内容意见不一,16日下午4点联军召开会议。会议上,额尔金坚持要求彻底焚毁圆明园,遭到葛罗的强烈反对。然而,额尔金却在建造赎罪纪念碑上有所动摇。同日,额尔金将草拟的照会草案修改(取消了天津立碑的计划)后发给奕䜣,即前文的16日外交照会。17日晚,恭亲王收到照会,未来得及采取对策。18日、19日圆明园即被英军焚毁。

由此可知,为何18日火烧圆明园是英军单独行动,法军并未出兵参与其中。因为法方不同意贸然火烧圆明园,他们更注重条约的签订与否。

英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在英国公使额尔金的外交照会中,已经明确表明。此外,在亲历战争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纪要等档案史料中也记录了为何焚毁圆明园。

10月14日,额尔金在日记中写道:“关于其他被俘友人的命运,我们收到了不幸的消息。这种罪行令人发指,我们必须严厉对待,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今后的安全”。即在草拟16日的外交照会前,额尔金已经在准备“报复”,以“为了今后的安全”。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英军将领 格兰特

英军将领格兰特在其私人日记中这样谈及焚毁圆明园原因,“由于人质受到的酷刑以及死亡人数之大,额尔金勋爵和我认为必须让满清皇帝接受惩戒性惩罚并留下报复的痕迹,因此决定摧毁皇帝宏伟的夏宫,把它烧为平地,但这个计划遭到蒙托帮将军的反对,拒绝联合行动。此时人质问题已经定局,要么被送回要么已经得到解释,他们的命运已不会因我将采取的报复性措施而受影响”。

英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法军将领 蒙托邦

17日,格兰特致函法军将领蒙托邦,认为他们应该始终保持一致,并问是否愿意第二天(即18日)开始对圆明园展开新一轮的讨伐(即彻底焚毁)。蒙托邦当日回信:“我认为有必要向您解释一下我拒绝配合这次战斗的理由。首先,我认为这场战斗是针对我们不幸的同胞遭受野蛮恶毒对待而采取的报复行动,但是这种报复并不会达到目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这个皇家宫殿重新放火会让已经有所安心的恭亲王再次产生恐惧感,他会因此放弃正在进行的谈判。您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势必要攻打北京的紫禁城,结果就会推翻现在的朝廷,这一结局将与我们的使命南辕北辙……而且我认为这一行动将会损害法国政府的利益”。

18日,即焚毁圆明园当天。格兰特回信蒙托邦,说明焚毁圆明园的理由:“首先,正是在这个地方(圆明园),我们的人质受到了残酷的折磨,手脚被绑3天,没吃没喝;其次,如果我们对清朝政府不加严惩,英国人民不会满意。严惩,是英国人对践踏国际法所表达的愤恨。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求和平,签完条约就撤军,清朝政府会认为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地抓捕和杀害我们的同胞,在这一点上,有必要让他们警醒。

皇帝的夏宫确实已经被劫掠了,但所遭受的损失,一月内就可修复。法军撤出圆明园的那天,中国官吏再次接管了它,5个在那里抢劫的中国人立即被处死了,我们巡逻队发现院内大门紧锁,房子没受损害。可以肯定,圆明园在皇帝心目中极为重要,摧毁它可以给中国政府以打击”。

19日,即焚毁圆明园的第二天,额尔金致函葛罗,详细解释了焚毁圆明的原因:“可能像焚烧圆明园这样的行为会遭到反对,但放弃这种惩罚方式前,我曾经思考我还能用什么其他方式替换它。其他人向我提出了一些观点,思考过后,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由我自己解决,这些仅有的建议是这样的:

(1)我可以索要一笔巨额赔偿金,不是作为对遇难者的赔偿,而是对清政府的惩罚……

(2)我也可以要求清政府交出对我们同胞犯下残忍罪行的人,或侵犯议和白旗的人……

(3)摧毁皇宫和北京其他官方建筑可能是可以代替摧毁圆明园,但是我们认为,在某些地方,由于安定门已经被让出给联军,在道德上将很难把这件事付诸实践。另外,必须注意到这一举动将马上让签订合约变成泡影……尽察缘由,经过对这个问题进行方方面面的研究,我最终得出结论,摧毁圆明园是摆在我面前各种行为方式中最少争议的选项……

圆明园是皇帝最喜爱的居住之地,摧毁它就等于摧毁皇帝的威严,也刺痛他的个人情感。正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可怜的同胞遭受了最残酷的折磨;正是在宫殿的围墙内,我们找到了被俘骑兵的马匹和用具,还有从一位勇敢的法国军官胸前扯下的徽章,以及属于俘虏的其他个人物品。在他选择的这处退隐住所中,这位残忍的暴君看来想把这些战利品作为凉亭的装饰。

因为几乎所有贵重物品都已经被拿走,军队到那里绝不是为了抢劫,而是通过一个庄严的补偿行动,来表明它被可恶的罪行所激起的憎恶和愤慨之情。这一惩罚并不针对人民,相对而言,人民是无罪的。这一惩罚只针对皇帝,他个人在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负有直接责任……烧毁圆明园不是一种报复,反而是一种正义的行动,我不后悔我建议执行这次行动”。上述函件可知,焚毁圆明园是额尔金精心挑选的惩罚清廷的方式。

最终,圆明园被一把无情的大火焚毁,一代名园不复存在,消逝在战火中,而此时咸丰皇帝却躲在热河避暑山庄,接到圆明园被焚毁的奏报时,只能朱批“曷胜愤怒”。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地址:

ymyxck_gw@163.com(标题请注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联系方式,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众号首发”,谢绝一稿多投。)

[撰稿]

圆 园

[摄影]

金 纪 友

安 妮

[编辑]

赵 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