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poetrycyc-juzic-lishic-fanwen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浴血三八线150: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郑维山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3年5月13日,为了“以战求和”,志愿军发起了夏季反击战。

第一阶段,20、9兵团初战告捷。5月27日开始的第二阶段,19兵团也加入反击。6月4日,20兵团60军潜伏300多人,反击方形山胜利。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还不满足,要来一票更大的!

这一票,就是谋划6月9日玩一次3500人加大炮的大规模“潜伏”。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1953年夏季反击战示意

一、胆大包天:3500人带着大炮玩“潜伏”

1953年6月4日夜,志愿军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激战正酣。

20兵团司令部里灯火通明,一向“胆大包天”的郑维山提出了一个“疯狂”的作战方案:3500人和250多门大炮,潜伏在883.7高地前沿开阔地的树林里,傍晚对韩军高地发起突袭。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在场几十位高级将领鸦雀无声。

志愿军玩“潜伏”不乏先例:1950年12月31日,39军116师利用坑道,7500人和86门火炮“潜伏”一个昼夜,第二天傍晚发起突袭,仅用10几分钟突破韩1师临津江防线。

1952年10月5日,经过六个星期演练,38军玩“潜伏”突袭韩9师白马山,由于谷中皎叛变进攻失利。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一周后,15军500余人在391高地前沿潜伏,邱少云在燃烧弹下壮烈牺牲。大部队黄昏突袭,23分钟全歼韩9师1个连。

1953年5月26日,20兵团60军180师4个连300多人,在方形山下潜伏一天,傍晚在100多门大炮、喀秋莎火箭炮支援下,15分钟突破防线,全歼守敌一个营。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郑维山

二、无人喝彩:代司令员邓华认为不成熟

郑维山的方案足够精彩,也足够大胆,但只有参战的60军张祖谅和67军邱蔚赞同。

尽管“潜伏”有多次成功案例,但风险也很大:39军116师“潜伏”毕竟还隔着一条临津江。其余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潜伏,一家伙搞3500人还有200多门大炮的潜伏,实在有点玄。

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潜伏”要求非常苛刻,既要有合适的地形和茂密的掩护植被,还必须选出军事过硬、实战丰富的人员。换一句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会议上有将领提醒:这么大的潜伏,哪怕有一个人动一动,就会被韩军发现。

此时,20兵团5个军兵强马壮,对面敌人全都换成了美军整训的韩军,虽然战斗力大为提高,武器装备不逊于美军,但精神意志力尤其是志愿军留给他们的心理阴影,一时半会挥之不走。

郑维山坚持认为,只要我军战术对头、谋划得当,胜利是有把握的,还有利于下一步收复金城。在排兵布阵上,21军、54军分居两翼,60军、67军突破韩军2个团,68军为预备队。

方案上报志司,一向稳健的代司令员邓华思考再三,还是觉得不成熟,建议不要打。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邓华

三、坚持己见:认准了就要打到底

可是郑维山就是郑维山,连主席都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郑维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受参加黄麻暴动的父亲影响,15岁就带着70多个赤卫队员参加红军。18岁就升任红9军27师81团政委、27师政委,作战勇猛,是远近闻名的“夜老虎”。

抗战时期,郑维山带领晋察冀教导团,总能跳出包围圈给日军打击,抗大二分校校长孙毅称赞他是“军事奇才”。解放时期,郑维山任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1947年6月,郑维山非常想随刘邓大军南下,但聂荣臻通过朱总司令挽留下来,任晋察冀3纵司令员。

1947年秋,3纵阻敌进攻保障了清风店的胜利,歼敌1.7万人活捉敌军长罗历戎。9天后,3纵作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夺大城市。1948年1月,3纵面对三面之敌勇猛穿插,一举全歼傅作义“虎头师”32师7000多人,让傅作义痛心不已,视郑维山为宿命“克星”。

郑维山的方案不光邓华吃不准,连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都吓了一跳:在不足200米的敌人眼皮底下潜伏3500人,韩军手榴弹都能砸到头顶上。但郑维山权衡再三还是要打,错了自己负责!

60军军长张祖谅主动请战,要求攻占883.7和949.2两个高地,歼敌1个团。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志愿军反击

四、心细如发:细节决定成败

郑维山明白,胆大包天还要心细如发,才能赢得战场的主动。

3500人潜伏一天一夜,有一点想不到,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都可能功亏一篑。为确保潜伏万无一失,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要拿出相应对策,郑维山和张祖谅逐一落实。

攻击目标,最后选定3个高地中距离志愿军最远但疏于防范的883.7高地。而潜伏部队也是精挑细选,突击部队干部再三演练,吃饭、撒尿、咳嗽等细节,都用“诸葛亮会”加以解决。

参战的60军181师的师长王诚汉回忆,此次反击有6大利好:

选择883.7高地出人意料;冷枪冷炮让韩军白天不敢活动;植被茂密便于隐蔽;60军有潜伏经验;我军纪律观念强;60军炮兵足够压制韩军炮兵,一旦潜伏暴露可以迅速转为强攻。

面对志司邓华、杨得志、李达、李志民等人的刨根问底,郑维山对答如流,计划得到批准。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郑维山(左二)、杨得志(右一)在指挥部

五、水到渠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953年6月9日,60军3500官兵潜伏到敌阵地前沿,259门火炮也利用夜色分批推进到距敌前沿几公里的树林严阵以待。前进指挥所在距883.7高地前沿不到3公里的龙门山,郑维山、政委张南生,3兵团许世友、杜义德,新到任的20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都到现场观摩。

6月10日晚8时20分,火炮声东击西开始准备。60军军长张祖谅真真假假,连续实施3次炮击,让韩军摸不着头脑不敢进入阵地。此时,早已潜伏20多小时的3500多部队进攻神速,70分钟就夺占3个高地,打垮韩军2个团。随后5天,20兵团又攻占金城东、南等韩军9个防御阵地。

郑维山瞒天过海,3500名志愿军携大炮潜伏,许世友竖大拇指

杨勇(左二)

激战6天5夜,20兵团连夺韩军4个团级阵地,也让联军对志愿军不敢打营级以上阵地的幻想破灭。

此战收复54平方公里,毙伤俘敌2.8万人,连“和尚”许世友都对郑维山挑起了大拇哥。

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结束,郑维山回国,20兵团接力棒交给“三阳开泰”最后一位杨勇。志司副司令员杨得志挽留郑维山再呆几天,郑维山笑了:“再呆下去,我怕杨勇捞不着仗打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